说出真相


- 說出真相 拒絕謊言 尋求正義 呼唤良知 - 我們是公民,而不是怨民!我們的聲音你們應該聽到了,但還是沒有回答! 請問,你們究竟是不敢回答,還是無法回答?







Monday, February 28, 2011

姚立民 ----- 頌蘇聯總統戈巴喬夫辭職書1992



頌蘇聯總統戈巴喬夫辭職書
戈巴喬夫先生閣下:
  頃在電視機前,聆聽閣下辭職演說之實況轉播,思潮澎湃,不能自已,乃仿敝祖國兩千年前晉上卿韓宣子憂貧,大夫叔向賀之;一千年前,唐代大文學家柳宗元賀其友人失火之意,向閣下致以熱烈慶賀之忱。
   眾所週知,廿世紀為害人類有甚於洪水猛獸者,厥為馬克思共產主義與列寧、斯大林極權主義相結合之邪惡思想,此一思想之邪惡,罄竹難書,要言之:箝制人民 思想,罔顧人類尊嚴,摧毀人類自信,使芸芸眾生渾渾噩噩,但知隨獨裁者之魔杖起舞;此外,實行財產公有制,束縛社會生產力,導致人民對工作之積極性消失, 經濟發展停滯不前。假如不幸全世界皆被共產黨「解放」,則全人類重返上古奴隷社會之期,恐將不遠矣!
   閣下六年前以五十四歲之英年,躍登蘇共書記之寶座,假如只為個人利益著想,蕭規曹隨,緊步斯大林、布里茲酙夫之後武,大可以穩坐克宮寶殿卅餘年,享盡 「赤色沙皇」之榮華富貴,呼風喚雨,為所欲為,稱心快意,死而後已。而閣下不此之圖,一心為國為民,高呼政治改革,使陣陣春風,吹遍冰雪苦寒之大地。因而 東歐各附庸國如夢初醒,紛紛擺脫共產主義之桎梏;蘇維埃聯邦境內各加盟國迷途知返,紛紛要求脫離「鎌刀與鐵鎚」之控制。馴至東西德和平統一,東歐各國唾棄 共黨專政而走向民主共和;蘇聯共產黨解散,各加盟國宣告獨立,聯邦土崩瓦解。七十年來,對全人類生存構成嚴重威脅之巨大幽靈,在不發一彈、不流一滴血之和 平狀態下永遠消失。綜觀古今歷史事件,其意義之重大,影響之深遠,寧有過於此者!?
閣 下抱「但開風氣不為師」之襟懷,「成功不必在我」之氣度,當留則留,當去則去,談笑飲酒,瀟灑一如當年,既無依依不捨之幽怨,更無撤賴抗拒之醜行,堂堂正 正,光明磊落,閣下之風範,堪為當代政治人物之表率,諾貝爾和平獎與「八十年代風雲人物」等最高榮譽,對閣下而言,實至名歸,當之無愧!閣下對人類之巨大 貢獻將永垂青史而不朽!
「以 成敗論英雄」,是當今全世界人士之通病。有人以為閣下是徹底失敗者,理由是:閣下當政期間,政經改革,一無所成,終至被迫解散共黨,自己鞠躬下臺。此等人 目光如豆,只斤斤計較權位之得失、與眼前工作成績之表現,全不顧「獨開風氣之先」之重要性;只察秋毫,不見輿薪,如此月旦政治人物,豈得謂平?更有專家以 為:蘇聯迅速瓦解,全係閣下之過。此種識點、匪夷所思。全世界愛好民主自由人士,對蘇聯之迅速瓦解,固然是求之不得;即對蘇聯十五加盟國國內之人民而言, 蘇聯之存在,使彼等束縛重重,生而何歡?蘇聯之消失,使彼等精神壓力解除,又有何憾?「痛心」於蘇聯瓦解而諉過閣下者,如非冥頑不靈,便是別有用心,希望 東西兩大陣營永遠處於「冷戰」之中,勞民傷財,而使得某部分人坐享漁翁之利!
蘇 聯曲終人散後,敝祖國中國大陸,已成世界上僅存極少數之共產黨政權,彼等當權派為維護既得利益,最恨首開風氣、提倡政治改革之人,其對閣下之詆譭,自屬意 料中事。所可異者,據聞中國國內知識分子竟亦陷於痛苦徬徨、與患得患失之境。願趁此一機會,向閣下略加分析,以供參考。
其 所以痛苦徬徨,乃因蘇聯政治改革失敗,蘇聯解體,閣下自身職位難保,由此更感到中國政治改革之無望。吾人所應說明者:蘇共解散、蘇聯解體,並非閣下所倡導 政治改革之失敗,而是政治改革成功前之必然現象。「非破舊無以立新」,原是共產黨人士口頭禪,吾人不以人廢言,完全同意此言之正確性;所不同者,對「舊」 「新」二字之解釋而已。共產黨人以共產思想為「新」,其他一切為「舊」;吾人則以民主思想為「新」,共產思想為「舊」。閣下雖未能及身竟其全功,「新」未 立但「舊」已破,最大障礙已除,閣下之後繼者如葉利欽諸君,必能從容立「新」,順利推進,以底於成。吾人稍具耐心,拭目以待可也。
其 所以患得患失、陷於兩難境者,乃由於:既希望中國政治改革早日完成,中共放棄專政;又恐此舉將導致國內分崩離析,步蘇聯之後塵。吾人所應說明者:以中國與 蘇聯相比,擬於不倫。蘇共與蘇聯是母子關係,先有蘇共之「母」,然後始有蘇聯之「子」,母之不存,子將焉附?中國之存在已有五千年歷史,而中共之建立政權 迄今不過四十二年,中共可以在任何時間消失,中國絕無理由因中共之消失而瓦解、而分裂,正如同俄羅斯之固有疆域,並不因蘇聯之瓦解而受任何影響。中國與俄 羅斯同為歷史悠久之大國,中國應自比「俄羅斯」,而不應與「蘇聯」相提並論。
秉筆匆匆,書不盡意。朔風凜冽,寒雲蔽空,願此風雲飄經地球另一端時,帶去吾人致閣下暨蕾莎夫人之深深祝福。
一九九二年二月《探索》月皷


姚立民     
1933 出生於 安徽桐城 
台灣大學 經濟系  畢業
台北市 中央日報  記者 編輯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